315的大舞臺可不是誰‘想’上就能上的,想要上這個舞臺必須要達到兩個先決條件:第一是侵權事件波及面足夠廣,第二是后續影響足夠惡劣。接下來就看看汽車行業有哪些企業最有可能在315晚會上‘中招’,欲知詳細情況,請往下看:

速騰斷軸

事件還原: 2014年4月速騰進行了一次靜悄悄地改款,配置售價都沒有變化,僅僅是將扭力梁后懸換成了獨立懸架。接下來幾個月里,全國各地爆出多起速騰后懸架縱臂斷裂的案例,迅速引起了速騰車主對一汽大眾只管賣新車、不管老車主死活的態度極度不滿,在不斷和官方投訴無果后,全國速騰車主開始了一起又一起的集體維權。

廠商態度:一汽大眾先是在7月份發布了態度強硬的公告:對散播速騰斷梁不實信息者將保留法律追究的權利。而后迫于各地車主陸續維權和質檢總局給予的壓力,一汽大眾在10月份公開召回信息:在后軸縱臂上安裝金屬襯板,但并不保證后懸不斷裂,只能保證在后軸斷裂后車輛不會失控。2月份開始,部分經銷商陸續開展針對速騰召回的特別“活動”...  詳情 >>

長安CS35機油乳化

 

事件還原長安CS35機油乳化事件早在2012年底就已經出現,長安汽車很快就公開進行召回。但遺憾的是,召回并沒有徹底解決問題。無論是之前參與召回的車型,還是剛買沒幾個月的新車,乳化問題再次鋪天蓋地而來。

廠商態度:當機油乳化再度集體爆發時,長安似乎也束手無策,唯有讓客服用‘問題不大’安撫用戶。對于安撫不受用的用戶,長安則選擇不正面回應。   詳情 >>

相關閱讀

 車主之家2014年汽車投訴排行榜全面盤點

車主之家投訴頻道在2014年共收到了811例投訴,究竟哪些車型和品牌收到最多投訴?

 各種奇葩大事件 2014年十大典型投訴盤點

除投訴數量大增外,各種奇葩案例也接踵而來。來看下車主之家2014年度十大典型投訴案例。

 2014年全國汽車召回排行榜全面解讀

通用點火開關召回、高田氣囊故障引起的大范圍召回、速騰斷軸召回,都是2014年頭條級的新聞。其實在所有汽車召回統計排名中還有更多亮點。

大眾燒機油

事件還原:燒機油可謂是困擾大眾多年的老毛病了,網上能搜到的案例也多到數不勝數,有些車主習以為常,后備廂常備一兩瓶機油。甚至有些4S店心理默認‘大眾車燒機油正?!?,把三五千公里消耗一升機油的問題完全不當故障,直接叫用戶放心使用。而一些車主反映燒機油的問題在發動機大修后依然存在。

廠家態度:大眾官方一直并未對燒機油情況進行官方證明回應。編者曾就燒機油問題向一汽大眾官方咨詢,得到的結果是‘只要1000公里消耗機油一升以內都沒有問題’。然后編者反問‘按照這個消耗速度,是不是兩次保養間隔7500公里加7次機油都算正常?’,客服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詳情 >>

油品問題

半個月前播出的紀錄片《穹頂之下》中揭露了中國油品標準遠低于國外的事實,迅速引起了群眾們的反響。其實油品標準低只是中國油品的其中一個問題,國內現在的油品合格率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大問題。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在2010年組織了一次中國車用燃油抽檢活動,共從中石油、中石化各地的加油站抽取了80個汽油油樣,整體合格率僅僅只有8.8%。

車主之家投訴頻道在過去一年里接到了多例油品問題導致的發動機故障,雖說有些案例的原因是出在油品上,但不少4S店完全不配合車主出示車輛檢驗報告。4S店一句話把責任推給了加油站,加油站直接說油沒問題,消費者這時似乎只能走法律途徑。  詳情 >>

車內空氣質量問題

每臺新車,多少都會有一些‘新車味’,大部分人認為這可能只是種味道而已,沒太在乎。但是自從奔馳在2013年爆發的‘毒氣門’,人們逐漸意識到新車味不僅僅是不好聞而已,有些異味可是會致癌的!而且這大部分的有毒物質還是從車內阻尼片中持續散發的,短時間內是無法通過通風散去的。

早在三年前,國內首個車內空氣質量標準《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就已經開始執行。直到今年仍持續有車內異味的案例遭到曝光。原因就在《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僅僅作為一個推薦性標準,并非強制標準,車內空氣質量超標不會被強制召回,車企也不會被罰款,對于消費者而言該標準形同虛設。所以,想要所有車企控制車內空氣質量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強制所有車企執行該標準。   詳情 >>

安全氣囊問題

2014年中國汽車召回數量創下新高,其中安全氣囊成為了罪魁禍首,2014年全年涉及安全氣囊的召回數量共有23起,涉及36款車型。其中大部分召回案例都使用了高田氣囊,高田公司在發現問題后故意隱瞞是導致問題嚴重性的重要原因。除了高田氣囊的問題以外,車主之家也收到了不少其他氣囊問題:撞車后氣囊不彈出,沒碰撞氣囊卻自己彈出了。

“撞擊點不對,撞擊角度不對”成為了不少廠商的集體口吻,因為氣囊的鑒定機構少,所以究竟是真是假消費者也難以證實。這首先是需要國家設立更多鑒定機構,讓4S店說法不再只是一面之詞。另外如果同一款車有多個撞車未彈氣囊的案例,那么廠商就有必要重新審視自己的產品設計是否存在缺陷,安全氣囊的作用始終是保護車內乘客的,而不是應付碰撞測試或成為配置表里的擺設。   詳情 >>

消費者為車企提供了豐厚的利潤,車企也應該抱著感激的心態報答消費者。放任質量問題不管的后果將會是名利雙失,不知道那些315上榜車企的老板也沒有聽過‘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往期回顧

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换装